欢迎访问银河电子游戏1331!今天是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银河游戏官方网站首页登录 - 学院概况 - 发展规划 - 正文

银河电子游戏1331“十二五”发展规划

——

来源:   作者:  审核人:  发表日期:2018-06-19  阅读次数:

银河电子游戏1331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我院创建初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跑加速时期。为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尽快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汽车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按照“科学谋划,特色竞争,质量立校”的原则,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学院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职业院校发展方向,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信心。二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四个襄阳”建设,襄阳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高职教育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为我们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舞台。三是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学院办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襄阳是一座新兴的汽车新城,地处湖北汽车走廊的中段,汽车产业是襄阳的龙头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汽车工业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襄阳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等为办好汽车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四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开放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五是全院干部职工有办好学院的热切期望和坚定信心,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更要看到不利条件。一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办学体制尚未理顺。学院从电大、中专脱胎而来,起步晚,时间短,教职工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从中职时期脱离出来,转变观念尚需时日;同时办学体制尚未理顺,办学机制需要完善,教学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改革等等需要同步推进,改革任务重,困难多,阻力大。二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院面临着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课题。三是学院经费紧张,招生竞争激烈。当前校区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事业发展经费项目多、数额大,维持学院正常运转经费高,而国家财政拔款少,筹措资金渠道相对狭窄,较长时期内学院将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同时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十二五”期间高、初中生源减少,职业院校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招生难、难招生已进入常态。

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产业政策、导向的研究,引导、培养新的专业领域,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培养多层次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在艰难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强大。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学生为本、服务第一、教学中心、教师优先”,强力推进校、政、行、企合作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汽车为特色、以质量为核心,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

(二)办学思路:

1、发展战略:坚持“一主两翼、多元办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即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实施多元办学方式,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人才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襄阳,服务湖北,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为汽车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人文创新精神、现代服务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汽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管理先进、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全省、全国一流的汽车特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建成全市最大的继续教育中心和最具吸引力的职教集团,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汽车人才培养基地。

2、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末,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400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4000人;继续教育中各类学历教育达到10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达到每年6000人次。

(2)办学条件:2012年秋新校区建设要达到学生基本入住条件, 2013年基本完成主要建设项目,2015年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宜学宜居的山水校园。

到2015年,建成中央或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150个。

(3)师资队伍:通过提升、转型、转岗、引进、外聘等形式,使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达到5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达到35%以上;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达30%以上,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达50%以上。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

(4)教育教学:深入推进以“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围绕汽车产业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高职专业(方向)总数达到2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3个以上,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中职专业控制在25个以内,省级以上重点支持专业5个以上;继续教育及开放教育专业门类齐全,能满足社会需求。

力争完成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国家规划教材10部,自编教材20部,开发实训教材30部以上,其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15部以上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

(5)人才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主的创业教育,毕业生双证毕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85%以上,就业满意率95%以上。到2015年,各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国内同类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

(6)技术服务与教科研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技术开发和课题立项工作,加强教科研协作,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教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创办《银河电子游戏1331学报》。“十二五”期间,争取获批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部级立项课题和产学合作技术服务项目10 ~ 15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 ~ 50篇;科研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5 ~ 10篇(项)。

(7)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到2015年,具备企业职工培训5000人次/年、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1000人次/年的能力,实现师资培训150名的规模;深入推进职教联盟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联盟内联合培养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实现高职办学资源的合作共享。

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派出教师进修培训的人数,鼓励并创造条件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积极聘请外籍专家来我院任教和工作,扩大对外交流范围,到“十二五”规划末争取与国内外3 ~ 5个优秀职教学院建立对口合作办学及交流平台。

三、重点工作

为实现学院“十二·五”期间各项事业发展目标,学院将以改革激活力、以质量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以创新求卓越,围绕“质量、人才,管理、效益”,突出素质培育,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内涵建设。主要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努力构建“校政行企”多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题,建设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协会、以东风公司为主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的汽车职教集团,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校政行企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

(二)注重实效、强抓内涵,全面进行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服务社会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工学结合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围绕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机电一体化、物流等襄阳支柱产业,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构建与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以汽车类专业为主要特色、以国家(省、院)示范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覆盖理工、财经、人文等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专业发展体系。

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校、企紧密合作,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强课程建设力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教材,建立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课程与重点教材建设体系,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向深度发展。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5年,将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成为研发、生产、教学、实训一体化示范中心,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成为国内知名、襄阳地区一流的汽车驾驶培训培训中心,建立“校厂一体” 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三)解放思想、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设计“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建立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按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培养人才,与行业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在真实环境中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根固本,奋力推进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1、理顺办学体制,完善办学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部)两级办学、以系(部)为主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系(部)工作积极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富有活力和改革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大教师转岗、转型培训,提高教师岗位适应性。确保每个专业具有5名以上核心专业教师,10名以上专业基础教师,10名以上实训指导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10名左右在汽车行业、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20名左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50名左右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较大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逐步建立起知名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建设1支国家级、2 ~ 5支省级、8 ~ 10支院级高水平示范教学团队。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规范和完善干部学习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服务意识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五)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做好学院各项基本建设

1、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新校区建设进度,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寻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尽快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二是加快闲置校区资产置换,为新校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撑;三是尽早启动二期建设,完善校园功能,尽早启动教职工宿舍楼的规划建设。力争2012年秋学生入住新校区,2013年完成校区主要主体建筑;2014年底, 校园规划项目建设完工;2015年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学宜居的山水校园。

2、加大教学设施及设备、图书的投入力度。到2015年,教学仪器、实习实训设备总值力争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每年图书资料购置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比例达到10%,到2015年藏书以及电子文献资源总量力争达到60万册。

3、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及教学资源共享等应用为核心,建立并实施学院信息化网络工程。

(六)提升品味、增强活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培育凝炼富有现代气息、汽车文化、实训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训精神。

(七)稳定规模、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中职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

1、以立德教育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为目标,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2015年实现国家示范学校目标。创建国家示范(重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2、稳步发展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搞好各类非学历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驾驶培训等现有教育资源,切实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建成襄阳全民教育学习网,全力助推开放大学建设。

3、组建襄阳市第二职教联盟,以职教联盟为基础组建襄阳(湖北)汽车职教集团,搭建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努力构建中职高职连读、高职本科贯通、学校企业一体的现代职教体系,增强职教辐射力和吸引力。

(八)构建和谐校园,稳步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

大力开展“学习型、节约型、服务型”学院建设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活动,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的学院保卫工作队伍,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建设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的学习环境,完善各类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防范能力。

在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提高办学效益、完善校内分配制度等措施,改善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力争职工年收入达到省内院校中等水平,关心教师职工生活,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不断增强学院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照顾和关怀学院中的弱势群体,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切实把师生员工的利益关心好、维护好,把学院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到2015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制定和落实“十二五”规划是学院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迫切需要和奠基之路。通过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学校的兴盛当己任,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发展前途融入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去,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增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和领会学院规划,充分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发展和战略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牢固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为职业教育、为学生、学校服务的本领,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班子是规划实施的领导核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注重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不断提高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党员干部和教师是规划实施实施的主要力量。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敬业务实、协作创新、服务一流的管理团队;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建立起党委科学决策、行政指挥高效、逐级负责、管理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善规划落实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机制。

(三)制度保障

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各项政策制度,认真贯彻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干部职工的职责和义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工作绩效的奖励与处罚;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大力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约束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干部竞争择优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体作用;加强评估和考评体系建设,以质量为导向,转变管理方式,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教师聘用制度、科研学术制度、教学实训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校内服务制度的改革,实现人与校园的和谐发展。

(四)后勤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要拓宽思路,增收节支,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源节流,通过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服务、银行和社会、企业融资、国家财政项目投资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建立并完善财务预决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预算计划、规范管理、强化监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学院资产的使用效率。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优化、净化工作。加强食堂管理,降低成本,控制物价,提高质量,加强疾控,确保饮食安全。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中心)。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并入、租赁、承包、联办、连锁、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跨学校、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形成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实体。

附件1:银河电子游戏1331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附件2:银河电子游戏133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年)

附件1:

银河电子游戏1331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我院的专业建设应立足湖北及襄阳汽车产业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职业能力,能直接为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学院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提升重点专业,强化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学院发展,在五年之内,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湖北省专业优势明显、教学质量突出、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1、专业设置规划

学院专业设置的重点是:

(1)按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优先开设的原则,2011年首开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五个专业;2012年开设财务管理专业;2013年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等四个专业;2014年开设汽车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化、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2015年开设微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旅游与酒店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四个专业。到2015年达到18个专业的规模,形成以汽车类专业为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适时申报建筑、护理、幼教类专业。

2、课程建设规划

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各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建设。今后五年,每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力争建成1 ~ 2门国家级精品课,每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2 ~ 3门省级精品课,每个院级重点专业建成5 ~ 8门院级精品课,以课程建设支撑和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

3、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加大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根据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建立符合学院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过程的管理;加强实训室建设,充实实验训室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拟建设18 ~25个重点实训室,到2015年,计划建成6个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标准实训中心;加强校内外实训场所和实习基地建设,尽快建成能满足各专业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外固定实训场所和稳固实习基地。

3、认真组织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规划,大力开展技术应用开发、实用性教学科研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是学院稳定发展的保障。要对优势明显、稳固性强、基础条件好的专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将其建设成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专业。在经费使用上,要采取倾斜措施,优先保证重点专业的硬件投入,建设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现代化实训室和稳定、够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在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要重点满足重点专业的需要,培养专家型、双师型教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聘用行业、企业专家,使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化,并且形成梯队;在教学科研方面,要加强管理,使常规教学有特点、有质量,教学改革有成效、有示范,教学科研有成果、有影响。

明确专业建设重点。争取把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等两个专业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力争把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技术、农业机械化等五个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把汽车整形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等五个专业建成学院的重点专业。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中,建设2 ~ 3个特色鲜明、市场广阔、竞争力强的我院特色专业,形成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符合技术应用型、实用型高等教育特点、区别于普通院校的完善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是转变观念,要树立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想;其次是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逐渐采取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项目式教学方式;第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逐步采取能力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水平考试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第四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探索学院与社会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享;第五是按照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要求,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逐步开发专业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发挥院外教学资源的作用,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服务,建成产学研结合的基地。

3、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加大投入,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专业建设项目,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建设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机械(数控)加工中心、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中心、驾驶培训中心、汽车营销实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六大实训中心,把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机械(数控)加工中心、驾驶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兼具生产性、经营性的实训基地,建设50个具备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东风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联系,构建政校行企共同参与机制的职教联盟,拓展与行业、企业互惠共赢的深度合作。建成能承担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及安置就业职能的校外实训基地50个。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计划和科研发展规划,引导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学教研,培养专家型、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到重点大学乃至国外进修学习;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每个专业至少建设一支教学团队,建立骨干教师和专家学者动态评聘制度;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优先引进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所需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5、加强教材建设

尽快启动专业教材库建设计划,组织有经验的专家编撰各专业所急需的教材,重点解决专业课、实训课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发校本教材,尽快使教材与教学相配套,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各专业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附件2:

银河电子游戏133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基本保证。我院是由电大和两所中专学校组建而成,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保证学院可持续发展,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及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2011~ 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实现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为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数量和规模匹配,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能满足各种办学类型教学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是:

l、教师队伍总数。

按学院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院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为专科4000人,中职4000人,非全日制10000人,专兼职教师总数应达到500人。

2、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 师德教育。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二是加强并积极开展学习培训,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优化学历职称及能力结构。

到2015年专任教师学历均应达到本科及以上,凡引进、调进的教师必须具备普通本科学历,紧缺专业引进人才应以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基础学科引进人才应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制定激励措施,提升教师学历层次,2015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达30%以上,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达50%以上。加大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提高职称层次。专任教师中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应达到30%以上。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

4、优化教师结构,使全院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师配置合理。加大教师转岗、转型培训,提高教师岗位适应性。确保每个专业拥有5名以上核心专业教师,10名以上专业基础教师,10名以上实训指导教师。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梯队建设,优化结构。到2015年,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10名左右在汽车行业、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20名左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50名左右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骨干教师,逐步建立起知名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教师思想素质培养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院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院通过每年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重视教学科研、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勤学上进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养

l、教师培养的原则:坚持计划性原则、专业适岗原则、分层次培养与突出重点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师资的培养在保证重点专业、扶持特色专业的同时兼顾其它专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及发展潜力大、爱校、安心工作的教师。

2、教师培养的类型包括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学位)教育。学历(学位)教育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定向、委培或普招培养。非学历(学位)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国内外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班、单科进修、研讨研修、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学术交流等。

3、教师培养的重点是中青年教师,主要培养形式是学历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凡未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均应取得本科学历,否则调整工作岗位。未获得硕士学位的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一般应在4 ~ 6年内攻读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专业教师均应具备本学科、本专业的实训、实践课教学的相关技能,成为合格的专业课老师。

4、建立转岗培训制度。不能适应学院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必须参加转岗培训。每年转岗培训校内教师10 ~ 20人,5年内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全部转岗完毕,不参加转岗的教师或转岗不达标的教师不再安排教学任务。45岁以上的未经转岗的基础课老师必须能胜任教学工作要求。

5、建立健全各种师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建立岗前培训制度,新教师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学、心理学、师德修养、教育法规课程培训,中青年教师还必须参加定期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导师指导时间不少于2年。

6、不断加大教师非学历培养力度,重点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发展,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向社会公开招聘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结合专业建设,每年有计划分批选派10 ~ 20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师范院校和国家级实训基地学习、进修或合作研究,参加相关专业的进修班、研讨班等,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形成多支优良的专业团队,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院通过设立教育科研、教学、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鼓励力度。积极争取利用国家设立的“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楚天技能名师”等专项基金计划及其它科学基金的有效机制,对优秀拔尖人才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建立教学科研培养培训基地,为教师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和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在聘任期内均应在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生产实践,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双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师资的引进

l、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建立引进师资的质量考评程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师资录用原则,强化第一学历要求,重点专业应坚持录用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其它专业须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多途径引进国内各类优秀人才来校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科研、学术环境,提高人才吸引力。计划2012年引进20人,2013年引进30人,2014年引进30人,2015年引进20人。

2、聘请专家学者。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我院做特聘或客座教授,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参与和指导实训室建设,作学术报告或参加我院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

3、兼职教师聘用: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选聘理论水平高、具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并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出力献策。计划2011年外聘5人,2012年外聘15人,2013年外聘30人,2014年外聘50人,2015年外聘100人。兼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例达到30%以上。

4、聘请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保留原工作单位关系来我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带课题、带项目来院工作,工作期间享受我院职工的有关待遇。

(四)师资队伍的稳定

强化教师在学校教职员工中的主体地位。学院各职能部门、服务机构和所有员工都应树立和增强为教学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教师能够专心致志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继续完善岗位聘任制和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评办法》,鼓励教师超额优质完成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任务。同时根据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大科研支持力度,为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必需的资金保障。设立校内攻关项目,帮助教师对外申报科研项目,以教研、科研带动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加大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力度,为高层次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建立特殊津贴制度,提高特殊人才待遇。对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对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奖励。